第一百四十三章 充裕的资金-《大富翁》


    第(2/3)页

    “嗯,你说得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人是会有这样的想法,你看那群香港的,做的那些自有品牌全是挑一些似是而非的名字,都想往外国的品牌名字靠拢。”苏况想了想,也觉得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的道理。

    别的不说,看看市场上的品牌,什么佐丹奴、堡狮龙看着就不像是虞夏传统的品牌名字,反倒是跟英法那边的差不多,例如蓝威龙、沙驰。

    可这却又是的的确确的虞夏文化圈的产物,为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品牌让人看起来像是外国产品,显得比较有档次,可无论是制作还是设计,他都是在国内完成的,连母公司都是在香港,这算是外国牌子?

    或许算吧,毕竟现在香港还没回归……

    说服了父亲之后,苏景祯就直接开车回到了皇后区的小公寓,开始统计自己现在手上的现金,毕竟蜜雪儿那边要一个星期之内作出答复,最起码也得凑齐保证金。

    在日经指数那里苏景祯与表舅总共出资三百五十万,最后赚了七百万出头,这里面有一百万是表舅的,剩余的六百多万就是苏景祯的了。

    在国内债券的时候,苏景祯再次投入了三百万美刀,表舅更是把原本在日经指数那里赚到的全砸了进去,两人一共是四百万,但这部分钱并没有直接进入国内的,而是通过银行出具的信用凭证,然后再跟袁光华香港的朋友拆借,凑够了三千万软妹币。

    在国债投机完成之后,苏景祯与袁光华的资金就已经达到了一亿二千多万,可当时因为要规避风险,苏景祯决定把这部分通过一定的渠道转出了国内。

    为此他们付出了百分之七点五的手续费,全部扣减了之后,得到了一亿一千六百多万软妹币,再减去拆借的部分,到手的只剩下八千多万。

    这部分钱大部份兑换成了日元,用于在日本购买二手的自动化生产线,袁光华曾经表示过,他的资金就不分拆出来了,跟苏景祯的一起到日本去,不过在日本购买生产线产生的利润他不要,到时候只需要把国内赚到的部分给他就行了。

    这也就是说他相当于把两千多万的软妹币借给了自己的外甥,按照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在日本和国内已经蹭吃蹭喝的了,要是再这么下去,甥舅俩迟早会闹矛盾,再说这些钱也是跟着你赚到的,你先拿去用,等把生产线运回国内卖了之后再还就行了,至于利息什么的,全部都不要了,当是给手续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