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国悲歌(二)力战-《大国杀》
第(3/3)页
那天下午日落前,不断有报丧通讯兵跑到酋长们那里。酋长们一再赞叹,这个塔斯曼帝国果然是世界第六强大帝国,尤其是那些大炮真厉害。波塔汉莫拉比算是开了眼。他这才觉出帝**的进攻绝不是象征性的,尼玛,托雷你个狗舅子,拿了那么多钱居然还玩真的。
黄昏,飞机总算是飞走了,酋长们长长的输了口气,到晚上有这厮点好瞧的,“我们给他来个夜袭”,“劫营可是我们草原军队的传统保留节目”。可酋长们大概还不知道,侦查机早就把这些部队的位置报告给了帝**地面部队。塔斯曼帝**也是一支从草原军队逐步化而来的准现代武装,这些酋长的伎俩早就被阿卡纳托雷中将看得一清二楚。天一黑帝**就开始撤退了,撤回了原出阵地,只留了几百名志愿者在那里埋伏着打冷枪,或者打信号弹。
5月12日凌晨1时左右,数万名部落军来劫营了,主要目标是帝**的大炮。部落军从河东岸泅渡过来的,也有从草原深处摸过来的。各部之间也没有联络,时间也没安排好,帝**埋伏部队冷枪挑衅,种种原因,漆黑的夜里,两支以上队伍组成的部落军夜袭部队展开了激烈交火,交火对象开始是帝**,后来成为另外的一支部落武装。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两支队伍都得到了增援,随后枪声小了,咒骂声四处响起。然后信号弹飞起,帝**的大炮响了……
5月12日早晨,酋长们很愤怒,打了一晚上,自己人打自己人,还让敌人用大炮教育了一顿。相互之间开始抱怨,互相咒骂。某位酋长(甲)说是要让天雷劈死对方,另一方酋长(乙)拂袖而去。甲酋长再次咒骂这位离开的乙酋长出门就要被炸死,话音刚落,会议大帐外爆炸声响起。这诅咒真尼玛灵验。
5月12日晨8时15分,塔斯曼帝国的飞机又来了,这次是轰炸。遭到空袭的有酋长们的指挥部,还有草原深处潜伏部队的营地。毫无疑问,潜伏部队暴露了,原计划无法执行了。当天上午,部落酋长们决定跟敌人痛痛快快的来一次决战。酋长们告知各自队伍,要跟敌人正面交锋了,作好准备,大量的部队被调到了河西岸,要集中力量给阿卡纳托雷致命一击。
5月12日,自知兵力不足的阿卡纳托雷中将命令部队采取守势。当天帝**没有采取攻击行动反倒是整天都在狂修工事。5月12日早晨,阿卡纳托雷中将从电报中得知窝儿察布中将的部队“正在向战区靠近,也就一天的路程,预计次日中午赶到战区。部队携带的弹药不多,补给也所剩无几,需要阿卡纳托雷中将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才能继续作战”。(人家这队伍那可是真的只有一天路程,不是某军只是在电报和步话机里,“援军马上就到”)
整个5月12日上午,阿卡纳托雷中将这场战役中最紧张的时刻,两个重兵集团的命运都在他的手中,他必须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这个时间段是帝**参战部队最危险最虚弱的时刻。临近中午,阿卡纳托雷中将深思熟虑后派出了一个骑兵军和五个独立骑兵师,外加大量运输马匹驮载弹药和补给向窝儿察布中将部队位置飞奔而去,这几乎是该部所有的骑兵力量了。他还派出侦查机,为友军部队提供空中警戒。
这些骑兵部队走后阿卡纳托雷手里就只剩下步兵炮兵和一个骑兵师的部队了,好在这位海归中将最擅长的防御战法就是步炮协同模式。他计划以步兵炮兵依托防御工事吸引敌军,当敌军在工事前攻击屡屡受挫之际,骑兵部队配合窝儿察布中将部队从部落军侧后起全面攻击,这样可以一举击垮人数众多的部落联盟军。
5月12日下午16时3o分,阿卡纳托雷部队骑兵飞奔而至与窝儿察布重兵集团会师,将补给和弹药送到了疲惫不堪的窝儿察布重兵集团官兵手中。但这些援助却使得窝儿察布部队放松了警惕,只派出警戒哨,没有布置足够的防御圈警戒火力,也没像几天前一样在过夜营地四周构筑防御工事。
5月12日中午,战区外警戒的部落军现了行军中的窝儿察布中将部队,一支庞大的军队,大量的骑兵步兵汽车,还有重炮。部落军很快就集结了一支六万多名骑兵组成的攻击力量,准备在黄昏敌军吃饭时起攻击。
黄昏警戒飞机飞走了,窝儿察布重兵集团宿营吃饭。警戒哨士兵打出敌袭信号弹,士兵们立即停止用餐做好战斗准备。不久,远处传来马蹄声,几万名部落军骑兵即将奔杀而至。此时,窝儿察布部队官兵已经架设好机枪,严阵以待。战斗开始了,部落骑兵的第一轮攻击遭到机枪火力惨重杀伤,退了回去。很快他们有调整了部署和改变战术,集中力量冲击一个狭长地段。这一地段的机枪总算打完了子弹,火力间歇中,防御线被攻破了,马刀砍翻了设计中的帝**步枪手,没有子弹的机枪手拿手枪射击,结果是被蜂拥上来的骑兵砍死。部落骑兵们挤成一团蜂拥进了防御阵型中,他们操起马刀准备进行一场痛快的砍杀。眼前的帝**步兵绝对是好刀靶。可这些步兵面对骑兵毫无畏惧,剩下的步兵们三五成群的组成火力小组,以不间断的步枪火力狙击敌军骑兵,对于冲近了的敌骑兵就用自卫手枪射击。人高马大的部落军骑兵反倒成了步兵的枪靶子。从前干掉一个冲进阵来的骑兵可能要死七八个步兵,可现在帝**组成了狙击小组,士兵们背靠背互相掩护射击敌军,部落骑兵的付出几倍于帝**步兵的伤亡。相对于拿着马刀的传统骑兵,那些用火铳和毛瑟枪射击帝**步兵的倒是能打出合理的交换比。很快,双方的援军都赶到这一地段,开始用马刀,手枪,步枪,各种武器拼杀作战。帝**还调来了机枪集中到突破口两侧,炮兵也不断朝突破口开火,能冲进来支援的部落军骑兵越来越少。天黑前,突进来的部落军骑兵部队总算是被消灭了。
窝儿察布中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险恶的一仗,如果敌军投入的骑兵再多些攻击面宽些,或者敌军用炮兵火力轰掉机枪阵地,那后果恐怕是一场失控的搏杀,部下的死伤会过目前数倍。
再回到达拉维拉尔,当天晚上,酋长们做出了一致决定,明日与塔斯曼帝**决战。
此前,酋长们收到报告称有一支敌军正从东边过来,可他们没有重视这个情报。他们觉着应该先集中兵力打败正面的敌人,侧翼的等正面完事了之后再说。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集中兵力攻打正面的阿卡那托雷中将所部,歼灭该部之后,再收拾窝儿察布中将的部队。5o余万大军围攻阿卡纳托雷重兵集团,绝对优势兵力吃掉这个不讲信用的混蛋;留1o万人马守达拉维拉尔,监视窝儿察布,防止其偷袭。各部落的酋长都很赞成这个计划,甚至是不懂军事的二公子也信心满满。至于以伯爵为的那些军事顾问们,“草原人的事,外人下人都不能参与”,他们连旁听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这时,帝**方面也早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并开始执行。阿卡纳托雷重兵集团步炮协同依托野战工事坚守,吸引部落军的主力;窝儿察布将军指挥主力部队攻击敌军侧后,扫荡部落军老巢,达拉维拉尔。阿卡纳托雷的部下修了一夜的工事,窝儿察布的部下在好好休整,为明天的奔袭积攒体力。
真正的进攻未必来自于正面之敌,昨日敌军之主力未必是敌军真正的主力攻击部队。战场上的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5月13日晨,草原上又升起一轮新的太阳,有一天开始了。这片大地上,双方真正的决战就要开始,阿卡纳托雷重兵集团对部落联盟军主力。兵力不占优势的阿卡纳托雷丝毫看不出一丝紧张,反倒是轻松愉悦,胜券在握。这位塔斯曼帝**名将与这些草原人交手多次,对这些草原军的战术作了细致的总结研究。对这些敌人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一,武器使用上绝壁是从来不看说明书的。草原军在使用武器上最大特点,不管用啥子火器,从来不精确瞄准,只对准大致方向就胡乱射击。这一缺点在草原军队眼里却是自家的优点,而且还是必须的——骑在马上与对手互射,恐怕没等你瞄准了,人家的子弹早就把你放倒了。不瞄准就开枪,这点跟甲午战争中野猪皮家的军队有几分相似,后果也同样的致命。在大部分有效标尺射击距离内,草原军骑兵的射击不是在向敌人开火,而是在告诉敌人我在这里快向我开火。
二,部队编制方面,雷死全世界所有正规军。部队编制上,各部落完全是自由挥,率性而为;各部落都是自己搞自己的那一套,甚至部落内军队建制也是五花八门。更确切更符合实际的说法,这些草原军队压根就没有编制。这直接造成了各部之间和各部不同部队之间极大的不均衡,对非该部落的指挥官来说,几乎所有的草原军队都没法作为已知确切的武装力量投入战斗。即使是科洛尔部落成建制的部队也没有依照部队编制投入战斗,这也就谈不上所谓编制内兵种战术协同了。
三,乎想象的战术,古典之古典。或许应该说草原军队压根就没啥子战术,只会冲,冲,冲,豚猪冲锋,散兵游勇作死范,蠢的不可理喻。这可不是当年大日本帝国皇军送死队最后时刻的万岁冲锋,恐怕比那个更为原始低等。明明可以使用合理的战术取得战斗胜利,但却是傻子般自由主义野蛮进攻。可是,你要知道,这些骑兵中的绝大多数只是些贫穷的牧人,他们几天前才刚刚拿到枪,没有经过任何正规军事训练,也就谈不上什么战术和纪律了。这些草原老百姓有迎着子弹冲阵的勇气就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四,悲催后勤,怀旧式后勤,令塔斯曼帝**怀旧的后勤供应体系。很久以前,塔斯曼帝**的后勤也是这样子的。那大概是1ooo多年前了,战士们自备武器,盔甲,干粮,马匹。1ooo多年前,野蛮人模式的后勤,虽说不是全部指望以战养战,至少也是没有统一的后勤供应体系。这一模式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以低廉的价格组织起一支部队,坏处很多太多,至少将领们打完一仗前都不知道自己手下是什么样的部队,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往往难以持久,绝对经不起消耗战,若是一路胜仗尚可维持锋芒,一旦战败丢了辎重或缴获不多补充不足,那接下来就该上演灭亡序曲了。
五,轻重武器射程都远不如帝**。重武器方面,小口径迫击炮比不过正规重型火炮,这是肯定的。轻武器方面,那可是被坑惨了。重机枪,康斯坦丁伯爵从来都是卖二等品,还是商业型号,枪管要比本**队自用的短2o公分;卡宾枪,改自手枪,打的也是手枪弹,毛瑟手枪,虽使用的都是号称大威力枪弹,但两者威力和射程绝对是比不上真正步枪的。这一武器上的缺陷使得草原军在跟帝**作战时总有一段几百米的纯挨打区间,一段必须用死尸铺路的距离。(这应该归功于那位落魄贵族军火贩子康斯坦丁伯爵。)
附录:
上一章,光头哥队伍问题答案:
光头校长的队伍在二战时或者抗战时期,基层部队的武器人数比,这个数是,精锐部队最高值o.86,中位数大概o.73左右;普通部队的这一数值只有o.63,杂牌军可能不到o.5。对面战线日军部队的这一数字一般是o.95,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中**队实际可用战斗人数可能只有日军的一半。这也许就是中**队需要几倍于日军才可以与之抗衡的原因之一。不过要是比起一战末期东线部分地段,三个彪悍伊万合用一支步枪的真实故事,这还不算太过于悲催。
军火生产救国救民,和平时期更要做好战争武器的储备工作,现代战争中谁也不敢保证战争开始后自家兵工厂都还健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