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求订阅~月票~)-《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第(2/3)页

    看似文化门槛很高,看似有文化差异。

    但实际上,并没有。

    用超脱了普通语言的音乐语言去描述故事,所有的感受都将是共通的。

    李少杰这极具东方色彩的乐章,甚至让观众们震撼到瞪大眼睛。

    台下,时代周刊的一位记者,在聆听中,完全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拿出纸与笔,摸黑的写下了刚刚自己短暂体验到的一种极致震撼观感。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激动,这部作品似乎让藏经洞中的天籁重见天日,是属于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与千年壁画的美妙共振,一如河西走廊当初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之景,神奇而不可思议。】

    【Jay用思想拥抱宇宙,用艺术对世界讲述他们华夏先祖的教导:做人识世,奉献慈悲,创造人类的和平与善良。】

    【这是一场奇迹的演出,不,这或许只是奇迹演出的开场!】

    【Jay的指挥极具个人特色,与乐曲,乐团,故事,浑然一体。】

    【民族性很强,但世界性更强,我不得不说,我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一些精神,感受到了一种如上帝般慈爱世人的人文关怀,舞台上的灯光照在反弹琵琶的演员身上,让我感受到了恍若神明呼唤般的震撼,感受到了这东方文化的高贵。】

    是的,作为时代周刊的记者。

    作为一个灯塔人。

    这位记者,用了一个“高贵”的词汇。

    高贵,源自于底蕴,源自于思想,源自于境界。

    极其强烈的民族风格,便是这最吸引欧美观众的特色。

    ......

    上午的演出很快就过去。

    结束了表演的李少杰并不能休息。

    而是很快的对下午,晚上的三场演出进行安排。

    目前只能说成功四分之一。

    就连刚刚走下台前,全场震耳欲聋的掌声,都没能让李少杰放松下来。

    但如果这个时候,打开手机看一眼,李少杰就能发现,灯塔的许多媒体,音乐评论家,已经爆炸了。

    类似于时代周刊记者撰写的文章接踵而至。

    甚至在新闻中,报道了这一艺术界的盛况。

    是的,盛况!!

    虽然这次演出的观众绝大多数还是普通民众。

    可是你总能从人群中见到几个地位极其崇高的艺术大佬。

    李少杰结束表演后,匆匆赶往后台准备其他的演出。

    而此时,记者们也成群结队的赶来,七嘴八舌的问着各种问题。

    记者的周边,居然也围绕着不少音乐界内举足轻重的大佬,正竖起耳朵光明正大的仔细偷听,似乎也很好奇。

    “Jay!!你这首作品,定位到底是一部什么形式的作品?!”

    一位记者急忙发问。

    这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定义。

    歌剧?音乐剧?舞剧?还是交响?合唱?

    好像TM都有。

    “没有形式,因为单一的形式无法包容敦煌伟大的文化。”

    李少杰回答的很果断。

    “那Jay,您对于这首作品满意吗?在整体来看,是否会有遗憾?”

    听到这句话,李少杰的脚步顿住。

    旋即认真的对所有记者说道。

    “我对这首作品非常满意,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了这部作品,我在敦煌的黄沙中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遗憾自然也有,最遗憾的......是我感觉,以我的能力,似乎并不足以完全阐释敦煌艺术作品,敦煌历史,敦煌文化的伟大与厚重,而且,这甚至只是敦煌,对于整个华夏的历史与文化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我的能力,无法展现出更多更深厚的华夏文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这或许就是我最遗憾的地方吧.....”

    哗!!

    记者们传来阵阵不可思议的惊叫声。

    是的,惊叫声。

    刚刚的演出已然如此炸裂震撼。

    甚至让很多外国观众们惊呼。

    这些文艺报道方面的记者,也都有深厚的艺术品鉴力。

    也都刚刚看过演出。

    很多记者甚至觉得,这场音乐会的表现,就像是一种奇迹,已经具有极度厚重的历史文化压制力了。

    但饶是这样。

    李少杰居然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将敦煌文化展示的更好?!

    甚至还TM说,这对于华夏文明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只是冰山一角?

    这种感觉像啥?

    看到两个普通赛亚人打斗都觉得很猛的人,乍一看杰哥超级赛亚人变身,直接惊为天人。

    然后这时候突然听这位超级赛亚人说,自己是个弟弟,上面还有不同的发型与发色。

    就是这种感觉。
    第(2/3)页